盘点唐朝时期有名的外族官员,他们有哪些成就?
盘点唐朝时期有名的外族官员,他们有哪些成就?
唐朝(618年-907年),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,共历二十一帝,享国二百八十九年。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,疆域空前辽阔,接纳各国学习交流,经济、社会、文化、艺术等方面都呈现出多元化、开放性等特点。唐朝声誉远播,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,唐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“唐人”。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,给大家一个参考。
唐朝是个开放的朝代,有许多的外国人在中国当官。这些外国人经由陆上丝绸之路或海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,或经商,或留学,或从军,有的甚至通过参加科举考试,当上了中国的官。
下面,我们来介绍下在唐朝这些有名的外国人。
崔致远
新罗(朝鲜南部)人,在唐懿宗咸通九年(868年)来到大唐留学,这一年他十二岁。唐僖宗乾符元年(公元874年)进士及第,出任溧水县尉,任期届满,被淮南节度使高骈聘为幕府,后授职幕府都统巡官。其二十八岁时,即唐僖宗中和四年(公元884年),以"国信使"身份东归新罗。他是韩国汉文学的奠基者,他著作诗歌和文章集《桂苑笔耕集》,对中国的传统思想、诗文辞赋与书法棋艺等都有相当高的造诣。
由于在文学上的极高成就,崔致远得到了朝鲜和韩国后世的众口同赞,死后被追谥文昌侯,入祀先圣庙庭,尊为"百世之师"。被朝鲜和韩国学术界尊奉为韩国汉文学的开山鼻祖,有"东国儒宗"、"东国文学之祖"的称誉。
晁衡
阿倍仲麻吕,入唐后改名晁衡。因"慕中国之风"而不肯离去,长留大唐。 后参加科举考试,高中进士。任唐左散骑常侍安南都护,中日文化交流杰出的使者。
阿倍仲麻吕在唐五十四年,历仕玄宗、肃宗、代宗三代皇帝,备受厚遇,官至客卿,荣达公爵。和唐朝著名诗人王维、李白、储光羲等都有过亲密交往。
753年(天宝十二年)冬,晁衡任秘书监兼卫尉卿,以唐朝使者的身份随日本访华的使者藤原清河等人分乘四船回国,在琉球附近遇风暴,与其他船只失去联系。当时误传晁衡遇难,其实他漂流到安南驩州(治所在今越南荣市)一带,遇海盗,同船死者一百七十余人,独晁衡与藤原于755年(天宝十四年)辗转回到长安。当时误传晁衡已溺死,李白,王维纷纷写诗悼念。
而当晁衡回到长安后,看到好友所写的诗句,百感交集,写下了著名《望乡》:"卅年长安住,归不到蓬壶。一片望乡情,尽付水天处。魂兮归来了,感君痛苦吾。我更为君哭,不得长安住。"
以后再度仕官,历任左散骑常侍兼安南都护、安南节度使。大历五年(770年)终于长安,时年七十二岁,终身未返日本。代宗为了表彰仲麻吕的功绩,追赠从二品潞州大都督。
李元谅
祖籍安息(今伊朗)。唐朝中期名将。李元谅本姓安,因幼时为宦官骆奉先所养,遂改姓骆,名元光。
李元谅早年从军,累官至镇国军副使。"泾原兵变"时,李元谅率部收复华州,并修缮城池,招募士卒,多次击退叛军。因功升任华州刺史兼镇国军节度使。
兴元元年(784年),李元谅参加收复长安的战斗,授检校尚书右仆射。"平凉劫盟"时,李元谅救副元帅浑瑊出险。唐德宗为此勋劳,赐他李姓,改名元谅。贞元四年(788年),兼任陇右节度使。
贞元九年(793年),李元谅病逝于良原,年六十二。追赠司空,谥号"庄威"。
高仙芝
唐朝中期名将,高丽人。姿容俊美,善于骑射,骁勇果敢。幼时随父入唐。20岁时被授予将军。官至安西副都护、四镇都知兵马使等职,封密云郡公。
吐蕃占领小勃律(今巴基斯坦北部,对唐朝地理位置非常重要),唐王朝三次出兵不捷,遂于天宝六年(747年)命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。率军出击,智取小勃律,升安西节度使。天宝九载进攻石国(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一带),先约和,后突袭,生俘其国王和部众。次年,石国引大食来攻,高仙芝出击大食败归。后入朝,授开府仪同三司,任右羽林大将军。
天宝十四年(756年),安禄山叛乱时,高仙芝以副统帅之职出征讨叛逆,前线失利,退守潼关,为监军宦官边令诚诬陷杀害。
阿罗憾
名如阿伯拉罕。波斯人。唐显庆年间入唐。曾出使拂菻(中国中古史籍中对东罗马帝国的称谓)。又为武则天召诸蕃王,建造天枢。后官至右屯卫将军、上柱国,封金城郡开国公。卒于洛阳。
曾代表唐朝出使东罗马议定边界立界碑。《大唐故波斯国大酋长右屯卫将军上柱国金城郡开国公波斯君丘之铭》:
“君讳阿罗憾,族望波斯国人也。显庆年中,高宗天皇大帝以功绩有称,名闻□□,出使召来至此,即授将军,北门□领侍卫驱驰。又差充拂林国诸蕃招慰大使,并于拂林,西界立碑,峨峨尚在。”
黑齿常之
百济人,660年,百济被灭。百济人黑齿常之当时担任达率(相当于唐朝刺史),投降了大唐。身高七尺有余,善于用兵,史称其“骁勇有谋略”(《旧唐书·黑齿常之列传》)。
降唐后数十年,黑齿常之屡建战功,纵横青藏所向披靡,数破突厥威震天下,进爵燕国公,成为大唐的封疆大吏。
在与东突厥的战争中,武则天因政局动荡,所以采取消极防御政策,在战略上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的态势。黑齿常之在此艰难的条件,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,为武则天取得了为数不多的胜利,使突厥闻风丧胆。但武则天自毁长城,黑齿常之死后,北边再无良将,致使东突厥日益强盛,从而成为武周时期北方的严重边患。直到唐中宗继位以后,任命边将张仁愿,在黄河北岸修筑了3座受降城,才遏制了东突厥的入侵。
永昌元年,受酷吏周兴诬陷,含冤自缢而死。
唐朝灭西突厥之战,是控制西域,保障丝绸之路的重要一战唐朝曾向强大的东突厥称臣,后来只用三年,就灭掉东突厥隋朝以百万之众未能灭掉的小国,还被导致亡国,却被唐朝灭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