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(诗经中最核心最精华的部分)
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(诗经中最核心最精华的部分)
《诗经》有一种美叫做:短到极致,美到极致!
一、诗的产生
鲁迅说:“诗歌是韵文,从劳动时发生的;小说是散文,从休息时发生的”。
诗歌确实产生于劳动,最早的诗歌是一种干活的口号。
下面这首便是中国的第一首诗。
弹歌
断竹,续竹。
飞土,逐宍(ròu,“肉”的古字。)
《弹歌》这首古歌录载于《吴越春秋·勾践阴谋外传》,是东汉时记录下来的。
翻译过来就是打猎的事:我砍伐竹子,我制成弹弓,我发出弹丸,我追赶猎物。
二、《诗经》诞生
到了周朝的时候,周公创建了礼乐制,将礼节、音乐、舞蹈,上升到了国家高度,营造了一种全民音乐的大氛围。
于是在这种音乐大氛围中,一个新的职务便产生了:采诗官。
顾名思义,这个职务的主要职责便是采集民间流传的诗歌。
每年春天,采诗官便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歌谣,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,整理后交给太师(负责音乐之官)谱曲,一方面唱给周天子听,一方面还顺便了解民间疾苦,可谓两全其美。
这些诗歌得以流传,直至有一位大佬出现,将这些诗歌进行了整理分类,于是便有了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《诗经》,顺便说下,这位大佬叫孔子。
三、《诗经》内容
周王朝由盛而衰,《诗经》便是一面镜子,记录了这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,有男女的情意绵绵,有内心的欲说还休,更有人生的千般滋味。
《诗经》在内容上分为《风》《雅》《颂》三个部分。
《风》是周代各地的歌谣,也是《诗经》中最核心最精华的部分。有对爱情、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,也有怀故土、思征人及反压迫的怨叹与愤怒,比如我们课本里学的《蒹葭》《关雎》。
《雅》是周人的正声雅乐,又分《小雅》和《大雅》,一般是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时候的曲子。
《颂》是周王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,有先祖创业的颂歌,祭祀神鬼的乐章,又分为《周颂》《鲁颂》和《商颂》。
孔子在《论语》中对《诗经》的内容进行了简单概括:
“《诗》三百,一言以蔽之,曰:思无邪。”
何为思无邪?
其实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心怀的坦荡,是真诚与正直,更是一种真挚自然、情深意切的感情流露。
四、《诗经》文字之美
《诗经》之美,美在简单,却又美到极致。
我们跨越几千年去追寻《诗经》,用诗的清雅,以经的深邃,以朝圣的虔诚,我们仿佛看到了前世今生的轮替与交融,那纯真的似乎又熟悉的回忆,不知多少次曾在我们心底呼唤。
关关雎鸠,在河之洲。
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。
《诗经·周南·关雎》
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。
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
《诗经·秦风·蒹葭》
三千多年过去了,相伴在河中小洲上和鸣的雎鸠的“关关”叫声依然响在耳畔,仿佛男子在轻声呼唤所爱女子的芳名,如此深情,如此挚爱,却又如此质朴;
在水一方的伊人或恐已美人迟暮,可那大片大片寂寞地开过的蒹葭,已长在了心里。
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。
之子于归,宜其室家。
《诗经·周南·桃夭》
还有这句,你可以想象一群人打着节拍欢快地唱着这句诗:“嫩嫩的桃枝,鲜艳的桃花。那姑娘今朝出嫁,把欢乐和美带给她的婆家。”
你看,多么美好。
嫁人,在从前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。种种情愫,真如一树桃花迷着眼。
这种情绪,这种祝愿,是每个人对生活的热爱,对幸福、和美的家庭的追求。
现在呢?
如此浮躁的社会里,爱情早已没了期许中的美丽与浪漫,更多的是金钱的腐臭,再回首看下雎鸠与蒹葭,那平凡得已逐渐被人淡忘的美好,不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吗?
何时我们的生活,能重拾那一份朴实的诗意?
五、《诗经》节奏之美
很多人觉得《诗经》文字枯燥,翻译过来基本是一件事不停地叙述,没有太多实质的内容,这是很多人不理解《诗经》美的主要原因。
其实《诗经》是唱出来的,既然唱出来得有一个节奏之美。
比如《蒹葭》:
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。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
溯洄从之,道阻且长。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央。
蒹葭萋萋,白露未晞。所谓伊人,在水之湄。
溯洄从之,道阻且跻。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坻。
蒹葭采采,白露未已。所谓伊人,在水之涘。
溯洄从之,道阻且右。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沚。
四字句两两断开,节奏鲜明,而上下文的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读来又显得回环往复,节奏舒卷徐缓。
《诗经》中的重章,许多都是整篇中同一诗章重叠,只变换少数几个词,来表现动作的进程或情感的变化。不同环节分置于不同章中,三章互为补充,在意义上形成了一个整体,一唱三叹,曼妙非常。
用古人的话说:
“读者试平心静气,涵咏此诗,恍听田家妇女,三三五五,于平原绣野、风和日丽中,群歌互答,馀音袅袅,若远若近,若断若续,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。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。”
所以,现在再看《诗经》,依然这么美,它短到极致,美到极致,惊艳了三千年的时光。
六、写在最后
《诗经》的韵律虽然朗朗上口,但每句四字确实比较限制,特别对于内心情感比较丰富的人来说,那更是不够用,于是人们为了适应表达的需求,又开发了另一种文体。